在全球稅收舞台上,各國不斷地定義和重新定義財政主權的範圍。澳大利亞,傳統上以其公平政策而聞名,似乎正在采取更積極的態度,與臭名昭著的美國全球課稅制度相似,對稅收居留採取更具侵略性的立場。最近澳大利亞稅務局最終確定的 TR 2023/1 指引個人的稅收居留框架,突顯了一個潛在侵犯基本人權的軌跡。這個敘述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美國稅收體系相呼應,無論其地理住所如何,都對其公民和居民行使全球範圍的課稅權利。
TR 2023/1 的本質是明確制定澳大利亞個人的稅務義務參數。然而,在官僚用語之下,隱藏著一種試圖進一步擴展稅收範围的企圖,類似於美國制度,該制度要求其公民和綠卡持有者對其全球收入納稅。這種範式不僅反映了財政的貪婪,還威脅著個人的自由,削弱了全球流動性的本質和金融隱私的原則。
此外,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的稅率比較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。在澳大利亞,收入超過 18 萬澳元的個人面臨驚人的 45% 稅率。將此與美國相比,只有那些收入超過 41.5 萬美元的人才需要納稅,最高稅率為 39.6%。這種明顯的差異不僅勾畫出了澳大利亞更為懲罰性的稅收制度,還有可能削減高收入者和企業對澳大利亞經濟作出貢獻的熱情,因為他們擔心高額的納稅負擔。
此外,TR 2023/1 指引強調的稅收居留規則的錯綜複雜性,引發了一種不確定性和擔憂的氛圍。缺乏明確的規則,依賴主觀解釋加劇了這種複雜性,使個人對其納稅義務感到永恆的困惑。這種情況與美國複雜的稅收法典相呼應,人們常常批評其不透明性以及它對個人,尤其是海外居民,所帶來的不合理負擔。
澳大利亞和美國所展示的全球課稅觸手還引起了深刻的人權問題。澳大利亞政府最近對聯合國人權審查的重要建議的否定,雖與稅收無關,但表明其對國際人權標準的漠不關心。如果不加限制,稅收領域可能會變成一種控制工具,以財政責任的名義壓制個人自由。
TR 2023/1 的敘述不僅僅是一個稅收改革的故事,更是一個更廣泛的意識形態轉變的先兆。它反映了一個不斷增長的全球趨勢,政府受到額外稅收收入的吸引,願意侵犯個人權利的神聖地帶。美國的全球課稅制度的警示故事提醒我們,在財政審慎和人權不可侵犯的神聖性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。當澳大利亞在這個危險的前沿徘徊時,全球社會應當倡導限制稅收,保護個人的尊嚴和自由,面對不斷增長的政府貪婪。
文章评论